我又不是什么好人

【楼诚深夜60分】终身事

性转!性转!性转!不适者自动避雷!

洒家写着玩的_(:_」∠)_

毫无文采_(:_」∠)_

OOC都是我的,角色都不是我的。

 @楼诚深夜60分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身误》

秋天刚过完,明楼就与明诚合计着如何处理他们在巴黎家中各种各样的书籍。他们收到一封电报,要回国去了。

并非来自重庆或是延安的命令,而是旧识——曾经的老师汪芙蕖的举荐。举荐明楼到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去。明诚自大学毕业就一直跟在明楼身边给他当秘书,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

最后的决定是把书籍送给尚且留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或赠与图书馆,只留下一些金融类的。明诚把从苏联带回来的一本普希金挑出来,包上从前带来巴黎的《芥子园画谱》的书皮。

这天明诚爬着梯子整理书柜的时候,碰到一叠什么东西,“哗”的一下散下来,信封铺了一地。她急忙从梯子上下来,去捡那堆信封。信封都是寄往一个地方的,但不是他们家,于是又翻过来看背面:明楼师哥亲启。

得了,会这样称呼明楼还不敢直接给他寄信的人,大约就那么一个。

然后随手从地上抓起几封信,丢在明楼面前的桌子上:

“要是让大姐知道了少不得你一顿家法。”

她不问信是怎么传到这里来的,也不问明楼对这堆信的态度:他们能到巴黎来,汪家的人自然也能;而明楼的心,她自认为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无需质疑。

“吃醋了?”明楼问。

“没有。”

那天的晚餐变成了就着牛奶吃可颂面包。

分明是吃醋了,明楼腹诽。

可明楼并不愿意因为这沓信教两人生了嫌隙。他们现在不但是情人,是知己,更是生死搭档。而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他们需要同各方势力,这些势力,当然也包括汪家。

或许应该给她一个承诺之类的,明楼忖思。然而他们明面上还是兄妹,戒指这样的小饰品又唯恐让有心人记着,“要是能有个文书什么的能定下来就好了。”他这样想。

然后就记起了当年双亲还在的时候,大姐明镜是收到过一封这样的文书的,红色的一封帖子,写了姓名生辰什么的,叫做年庚帖子。明楼还记得姐姐是准备要回一封绿色的回去的,是要应了这门亲事的意思。但还没来得及把帖子送出去,父亲就先走了,再然后,那封红色的帖子也不知所踪。

 

帖子是弄不来了,红色绿色的纸还是买得到的。

隔日,明楼把一张红色的纸递到明诚的面前。明诚摊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明楼

甲辰年十二月廿二日未时生

 

她没见过这样的帖子,抬起头问:“这是什么?”

“年庚帖子。旧时订婚用的,”明楼应她,递过去一张绿纸,接着说:“明小姐看着钟意的话,也回一封帖子吧。”

明诚却是“哧”的一声笑了:“我以为我们是不需要这个的。”

“图个心安而已。毕竟此番回去,就要同各方各面的人去周旋,包括与汪家逢场作戏。”然后又解释:“我同汪曼春,早不是一路人,请你相信我。”

“好好好,我写就是了。”然后接过绿纸,照着格式写上:

明诚

癸丑年二月十日午时生

 

那是她到明家的那天。

  

自此,两个在太阳最猛烈的时候降生的人,要携手走进无边的黑暗里了。


++++++++++++++++++++++++++++++++++++++++++++++


时隔多年,明楼和明诚再一次踏进家门。

白天明镜在上海大饭店闹了一出,晚上明楼自然少不得要到小祠堂去了。只是上楼前吩咐明诚在小祠堂外等着——终于是要挑明关系了。

当年不过是担心大姐接受不了小妹变成弟媳,便一直瞒着没说。明台到法国后也识趣,只留他们自己同大姐解释去。

加上现在汪曼春的事,实在是不想再教大姐误会了。

给大姐签好字后,明楼开口:“大姐,能不能烦请您叫阿诚进来。汪曼春的事,我会同她一起给您一个解释。”

明诚在小祠堂外面等得算是心惊肉跳,奈何听不到里面半点声响。当年为着汪曼春,明楼被大姐打成什么样,即使近十载光阴过去,她也还一一记得。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小祠堂的门开了,明镜冷着脸:“阿诚,进来。”她看见明楼还好好的跪在蒲团上,心下松了一口气。

明诚进门后,明镜随即又把门关上了。

“阿诚,给大姐跪下。”明楼叫她。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小祠堂,但明诚知道自己是不算入族谱的,自然也没资格去跪明家的先人,于是直跪在明镜跟前的地板上。

明镜却是一惊:“这是要干什么?!”

“阿诚,把我们那年写的帖子拿出来。”明楼又说。接着一红一绿两张带着整齐折痕的纸递到明镜跟前。

 

“明楼私定终身,不曾向家姐禀报,自知有愧,还请姐姐责罚。”他开口.

明镜把那两张纸摊开看了,“啪”的一下拍到手边的桌子上“阿诚自幼唯你马首是瞻,你倒是出息了,为了一个汪曼春晓得拉上阿诚一起来框我了?!”然后转头对明诚说:“阿诚,不用听你大哥的,你先起来。”

明诚还是在地上不动——也不算是不动,她小心翼翼地扯住明楼的衣角,然后被明楼握住了手。这样的小动作也一一落在明镜眼里,无声地宣示两人的关系,更是火上浇油:“明楼啊明楼,你出去喝了这么多年洋墨水,好的不学,学了这样的事?!阿诚可是你从小带大的,你居然也下得去手?!”

“大姐,大姐。是我,先动心的。”明诚直视着大姐的眼眸:“我们是自由恋爱。”

明镜顿时气结,转过头去喘了一大口气。良久,又说:“即便你们是自由恋爱,可外面的人信吗?当年为着一句‘童养媳’把人打进医院闹得沸沸扬扬的是谁我可没忘。现在倒好,出尔反尔不止,还搭上汪曼春,坐享齐人之福啊明少爷!这要是传出去,我明家的名声都要给你败光了!”

“木已成舟,别人爱怎么说我们都管不着。只是这汪曼春,确实是误会了。”明楼解释。

“误会?!你在那跟她眉来眼去的,还有什么好误会的?!”

“眼下汪曼春已成心狠手辣之人。我若不先稳住她,她恐怕要对阿诚不利。”

“……我是管不着你们了。都起来吧。”明镜被堵得只剩下一句,拂袖而去。

离开小祠堂前,明镜还说了一句:“明长官什么时候有空,随我回一趟苏州,给阿诚入了族谱吧。”

虽然表面还是冷冷的,但明楼听得出来,大姐心里明明是欣喜的。

只可惜世事如白云苍狗,他们连这样的机会都没等到。


++++++++++++++++++++++++++++++++++++++++++++++


汪曼春被击毙之后,明楼顺理成章地回到家中。

刚吃过晚饭,明镜就把他叫到小祠堂去了。家里有眼睛,他们都知道。
刚一坐定,她便拉着明楼的手,说:“眼下汪曼春已经不在了,你跟阿诚……”明镜想起弟弟在面粉厂那含着泪的眼,语气很是委婉。

“我知道这事原不该急,只是明台那边又说是快要转移了……”说着又滚下两行泪。

明楼如此一个水晶心肝,怎会不知道大姐是想一家人聚在一起见证,他一边给姐姐擦了泪,一边应下来:“终身大事,总是要一家人一起见证才好。明台如今不便露面,我与阿诚会去安排。少不得是要打扰黎叔了。”然后他又坐正,对明镜说:“我需要姐姐帮我一个忙。”

“你说。”

“大姐,日本人有一列火车满载着三十节车厢的生铁要开往满蒙,我们需要这批物资。组织经研究决定,在苏州段进行列车接轨行动,将这批货运往第三战区皖南。”

明镜看着明楼:“需要我做什么?”

“我需要您设法上那辆列车。”

“那是该是货车。”

“不是货车,日本人怕路上有人打这批物资的主意,用的是普通列车,前面的车厢还载有日本华侨。押运物资的日本宪兵都化装成乘客,但是,他们身上都有武器,列车一旦遭到攻击,他们就会大开杀戒。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后面装载生铁的车厢脱钩,尽量保住车上的旅客。尽量不惊动车上的宪兵,把行动连带损失降低到最低。”明楼顿了顿,继续说“您将以带着明台骨灰回苏州安葬为由,带着阿诚和桂姨登上那辆列车,我会安排阿诚以护送您为掩护,带一组小分队上去。”
“桂姨?她不是间谍么?怎么带她去?”明镜不解。
“桂姨的身份,就是掩护我们上车的一张‘无形通行证’。您切记,上了车,就听阿诚指挥,她会保护您安全抵达苏州。”
“桂姨呢?”

“阿诚会控制住她,到了苏州,我们会解决她。”明楼说。

他们简单的婚礼定在10月30日,列车接轨行动当天中午。是婚宴,也算是给明台践行。

外头家里都有眼睛盯着,时间也不多,婚礼的筹备只能删繁就简:婚书为避人耳目不能去买印好的了,只能是明楼自己写在红纸上,明诚又往上勾了牡丹兰草,还有喜上梅梢的图案;礼服是一身玫红色的旗袍;戒指是之前明台订婚的时候一起备下的,是并蒂莲的纹样。

说是婚礼,其实不过是趁上班午休的时候,到黎叔家里,走个仪式,几个人一起吃个饭,就完了。证婚人请的是明镜的好友苏医生,也算是知根知底。

30日当天中午,明诚把车停在黎叔家附近,然后带明楼在街巷里转了几圈,确认没尾巴跟着的时候,才敲开黎叔家的门。明镜她们已经到了,明台的未婚妻程小姐也请了假来给他们下厨。

明诚进了门就上楼换衣服去了,再下来的时候已经换上了那身玫红的旗袍。脸上像飘着两团绯红的薄云,不知是旗袍映上去的,还是化了妆,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她内心的欣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看着自己的新娘,明楼能想起来的只有诗经里的这句。

接下来的事,他都记不清了:怎么带上戒指的,怎么坐下吃饭的,都像梦里,笼了一团模模糊糊的雾。只能依稀想起苏医生读婚书上他写的的“生死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明诚什么时候说了一句“余生请多指教”,再有就是程小姐厨艺不错,的确是个贤惠的孩子——但还是不如他的阿诚。

后来明楼就后悔了,后悔记不清席间的事:这是他们一家吃的最后一顿团圆饭,他应该记住的。

列车接轨行动中,明镜未能像计划一样在挂钩分离前离开车厢,随着列车消失在火海中。

他最终是把自己唯一的血亲也填进去了。

 

在寒风中寻了大半夜,明诚只找到大姐的一截断腕,上面戴着当年她从法国带回来的手表。她哭不出来,只能张着口用力地喘着气,然后颤抖着撕了裙摆,把那截断腕裹了回去。

 

第二日,共党袭击列车导致平民伤亡甚至祸及新政府官员家属的新闻已经在上海滩传遍了。

明长官匆匆发表了一篇言论,就带着他的家人回苏州去了。

落叶,归根。

++++++++++++++++++++++++++++++++++++++++++++++

原本还要写一篇大姐的丧礼的,后来觉得不搭调,放进前尘隔海算了。

开这批脑洞的时候正好在翻《红楼梦》,收一僧一道那段话影响,掺的玻璃渣有点多?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之前分开放的几篇会删掉√

评论
热度(34)

© 月淡云深 | Powered by LOFTER